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力资源 > 工作交流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五) | 奇思妙想解难题

来源:信息发布     作者:郭美红、邓睿鑫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7日     浏览次数:         

  

  赵士君师傅是装备生产二部断切组组长,他1985年入所工作,至今已在断切组组长位置工作了15年,平时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工作业绩突出。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断切组的工作是在药柱完成挤压后,将其断切成一定的长度以适用于各型号产品的尺寸要求,然后再进行钻孔操作。断切组组长赵士君不仅要保证断切机正常工作,还要在断切后将加工好的药柱去除毛边并且进行检验,保证药柱的长度符合公差要求。刚开始的时候,赵师傅并不熟悉断切机和钻孔机的操作,但是现在他完全掌握了操作方法,能够很好的处理一些机械上的问题,并且对生产操作上的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做到这一点,离不开赵师傅自身的努力和付出。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生产操作过程其实是非常枯燥而乏味,已经定型的产品,生产操作流程可以说是固定的,断切、修边、测量……这些工序,赵师傅每天要重复几十遍,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赵师傅并没有消极应对,反而时刻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在工作中积极思考,改善工艺过程。断切组原来一次只切1根药条,每根药条要进入操作间两次,每天只能切30根药条,对此赵师傅陷入苦思,如何提高效率呢?为什么不能只操作一次呢?要是一次多切几根药条呢?有了这些想法,赵师傅开始查找资料,钻研思考,向领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同技术人员讨论改善仪器设备及工艺流程,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药柱的长度决定了药柱的质量,为了保证药柱尺寸符合要求,一直以来都是采用游标卡尺校验每个药柱长度。然而随着生产任务的增加,用游标卡尺来测量药柱长度效率低,无法适用于大批量科研生产工作的缺点逐渐显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师傅提出,可以制作一个能够测量药柱长度的通止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断切时药柱会振动,为防止药柱振动,赵师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L型工装固定药柱的构想,他将自己的想法同张永强主任和张昆副主任汇报后,领导迅速安排技术人员王璐、郭美红与赵士君探讨通止规和L型工装的可行性并进行结构的设计。最终技术人员根据不同型号的药柱设计了不同的规格设计通止规并完成L型工装的零部件设计,使通止规装配体完成配合。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赵师傅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这15年他没有停止学习,没有停止对工作的思考,任何细小的事情,他都不会忽视,都会认真对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赵师傅秉承“永远走在别人前面,每天多做一点点”的工作理念,这十几年来从未停止过学习,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使他能够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从而改善生产。

  爱岗敬业,言传身教,他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他的优秀品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赵师傅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