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月我们在行动——你需要知道的“零缺陷”
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克劳士比,从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且达到了世界级水平,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又称无缺点(Zero Defect),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
“零缺陷”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符合承诺的顾客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系统控制和
过程控制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不只是定性的,更是定量的。质量必须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卓越"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
原则二:质量是怎样产生的?
质量是设计和管理出来的,而非单纯的检验。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
原则三:什么是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差不多就好是说,我们将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或者是每次都符合大部分要求而已。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认真地符合我们所同意的要求的个人承诺。如果我们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我们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我们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而我们的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了。这是"零缺陷"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零缺陷管理作为一种心态:事情第一次就做对;避免双重标准;决不允许有错误;非常重视预防;只有在符合全部要求时才行。
原则四:怎样衡量质量?
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数。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当要求没有符合时产生的额外的费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浪费的代价:浪费时间、人力和物资。这是不必要的代价。
克劳士比极富艺术性地提出:质量是芭蕾舞,而不是曲棍球。曲棍球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曲棍球比赛时球员必须根据球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判断如何进攻和防守,人们欣赏的是球员的激情"表演",更多的是一种力量与速度的展示。在曲棍球比赛中,如果球员因失误被对方进一个球,他可以努力多进对方几个球,最终也许还会获胜。而芭蕾舞在演出前都经过设计、讨论、规划、检查以及详细节目安排。每一个布景道具的放置、每一段乐章的时间、每一段剧情的展开及每一个音乐的节拍,都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策划。芭蕾舞演员追求的是一种零缺陷也就是完美的境界。因为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最终的演出质量和观众(顾客)的美感。
如果采用人盯人的现场管理办法,在当今快节奏的生产下,是不可能实现零缺陷的。只有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在内部形成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零缺陷的目标。